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但有时候口腔科医生可能会告诉你:“牙齿没有问题,不需要拔牙,建议去神经科就诊。”这就是善于伪装成牙痛的“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

一、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1756年法国Nicolas Andri首先报道了三叉神经痛,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疼痛的程度非常剧烈,主要表现为灼烧、针刺、电击、刀割样疼痛,可伴有患侧面部抽搐、流泪、流涕等。发作时常常毫无征兆,突发突止。随着时间的延长,三叉神经痛发生的频率增加,疼痛时间相应延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甚者导致患者的自杀倾向。

二、三叉神经痛的分类
三叉神经痛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上将找不到确切病因的三叉神经痛称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烈疼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完全正常。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随意运动或触摸面部某一区域(如上唇、鼻翼、眶上孔、眶下孔和牙龈等处)而被诱发,这些敏感区称为"扳机点"。为避免发作,患者常不敢进食、洗脸,面容憔悴、情绪抑郁。发作严重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又称痛性抽搐。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病变(如多发性硬化、脑干肿瘤等)引起的三叉神经继发性损害而致的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的患者。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不同点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时间通常较长,或为持续性疼痛、发作性加重,多无"扳机点"。神经系统查体可见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部分患者出现角膜反射迟钝、咀嚼肌无力和萎缩。经CT、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三叉神经痛的部位
三叉神经是混合型神经,由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组成。共有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疼痛时,右侧发作多于左侧,以上颌神经、下颌神经最易受累。
眼神经:主要接受来自颅顶前、前额、上睑、鼻背皮肤及鼻腔上部、额窦、角膜等的粘膜感觉。
上颌神经:主要接受同侧上颌骨,鼻、下睑、下唇、牙齿及软硬腭的感觉。
下颌神经:主要接受下颌牙齿、牙龈、口腔底、颊、舌的粘膜及口裂以下皮肤的感觉。

四、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
1)药物治疗
首选卡马西平,用法用量:症状较轻或早期患者初始口服 100mg qd,后根据止痛效果酌情增加用药剂量及次数,2 周内可增至每日 800mg,但每日应用最大剂量为 1600mg。通常服用卡马西平后 6h 达血浆最高浓度,半衰期为 13~17h,经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 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眩晕、嗜睡、皮疹、恶心、白细胞减少等。为减少不良反应,应在止痛前提下控制用药剂量及次数(间断用药),同时找到患者的最小有效剂量维持应用。
奥卡西平 ,用法用量:起始剂量为每日 200mg,每日最高剂量为 1200mg,且应注意用最小有效剂量维持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良反应:常见头晕、头痛、复视,过量后可出现共济失调,少见视力模糊、恶心、嗜睡、鼻炎、感冒样综合征、消化不良、皮疹和协调障碍等。与卡马西平相比,奥卡西平不良反应较少且老年患者的耐受性更好。
加巴喷丁,用法用量:常用剂量为 600~1200mg/d,每日最大剂量为 2400mg。不良反应:常见的为嗜睡、眩晕、运动失调、疲劳、眼球震颤、头痛、震颤、复视、鼻炎及恶心与呕吐。一般继续用药后这些反应可见减轻。偶有惊厥、咽炎、发音不良、体重增加、消化不良、遗忘、神经过敏等。极少发生胰腺炎、肝功能受损和斯-约综合征。
拉莫三嗪,用法用量:起始剂量 25mg/d,间隔 3~7d 后剂量增加 25mg/d,维持剂量为 300~400mg/d(常用剂量为 200~600mg/d),连续应用 2 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 81. 6%,完全缓解率达 39. 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 5% [8]。此用药方法不适用于急性期治疗。
不良反应:常见皮疹;罕见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非常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征。
丙戊酸钠,用法用量:初始剂量为 200~400mg、每日 2~3 次,后根据治疗情况可逐渐增加剂量至 1000~3000mg/d。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极少出现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脱发、嗜睡、乏力、共济失调等。
巴氯芬 ,用法用量:治疗剂量为 50~60mg/d,每日最大剂量可达 80mg。口服吸收良好,半衰期为 3~4h。基本上经肾脏排出体外。不良反应:较少,患者一般耐受良好。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可引起幻觉、焦虑和心动过速,故需停药时应遵循医嘱缓慢逐渐停药。

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自然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是部分缓解、完全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因此,鼓励患者根据发作的频率来调整药物剂量。
2)外科手术治疗
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囊甘油注射、伽马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