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今天,我们要来聊一聊一种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38 岁的张先生是一名上班族,由于长期久坐,加上高油、高糖、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体重超标。在体检时,他被发现肝功能异常,肝脏 B 超显示为脂肪肝。起初,他并没有把这当回事,认为脂肪肝不是什么大问题。然而,随着体重的持续增加,他开始出现乏力、腹胀等症状,进一步检查后发现肝酶升高,甚至有轻度肝纤维化。这让张先生和很多人都感到困惑:什么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呢?为什么不喝酒也会得脂肪肝呢?它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指在不饮酒或酒精摄入很少(男性<30g/天,女性<20g/天)的情况下,仍然出现肝脏脂肪沉积的疾病。它可以分为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脂肪代谢异常有关,使得脂肪堆积在肝脏。此外,慢性炎症会加重肝细胞损伤,氧化应激会促进纤维化。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症状也有所不同。在早期单纯性脂肪肝阶段,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通过肝脏 B 超发现脂肪肝,可能会有轻度乏力、肝区不适。到了中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阶段,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右上腹隐痛,肝功能也会出现异常,比如 ALT、AST 升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脏肿大。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到晚期,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就会出现腹水、下肢水肿、蜘蛛痣、肝掌、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
哪些人容易患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呢?超重或肥胖者(BMI≥25)、2 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和高血压患者、长期久坐不运动的人群、有高热量高糖高脂饮食习惯的人,以及有家族遗传史(NAFLD、糖尿病)的人,都属于高危人群。
NAFLD 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它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有数据显示,10 - 20%的 NASH 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又有肝癌的风险。另一方面,NAFLD 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类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同时,它还会影响糖尿病和血脂代谢,使患者更容易发生 2 型糖尿病,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难以控制。
如何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呢?常规检查包括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影像学检查方面,肝脏 B 超可以发现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磁共振弹性成像(MRE)、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则可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在少数情况下,还需要进行肝活检来确诊 NASH 及评估纤维化程度。
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和逆转,生活方式干预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控制体重,减重 5 - 10%就可以改善 NAFLD。在饮食方面,要保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的摄入,减少含糖饮料、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运动方面,每周至少要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同时结合阻力训练,增加肌肉量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还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降脂药(他汀类)可以改善高血脂,二甲双胍适用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部分 NASH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维生素 E。同时,要定期进行监测,每 6 - 12 个月复查肝功能、B 超,高危患者还需要定期筛查肝纤维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常见但可逆的肝病,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方式管理。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体重管理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守护我们的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