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热的夏季,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警惕一种常见的疾病——急性胃肠炎。这不,26 岁的王先生周末去海边游玩,吃了海鲜烧烤和冰镇啤酒,结果第二天凌晨就出现了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症状,还发起了低烧。他一开始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忍了一天不吃饭,没想到症状反而加重了,最后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像王先生这样的情况在夏季并不少见,那么急性胃肠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食物毒素引起的胃肠道感染性炎症,常见的症状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病毒感染(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食物中毒(如变质食物、未煮熟的海鲜、生冷食物)以及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原虫)等。
夏季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这是因为夏季高温潮湿,食物容易变质;人们吃生冷、未煮熟的食物的频率增加,感染风险也随之提高;此外,外出旅行、聚餐、在夜市就餐时,食品卫生往往难以保证,这些都容易导致急性胃肠炎的发生。
急性胃肠炎有那些症状呢?急性胃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可能是水样便或黏液便,还会伴有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全身症状方面,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头晕等症状,如果病情严重,还可能会出现脱水的情况,比如口干、尿少、皮肤弹性下降等。
如果出现了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进行居家护理。首先,可以适当禁食,这样可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但轻症患者禁食时间不宜过长。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喝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避免脱水。在饮食方面,恢复期应该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等,要避免食用奶制品、生冷、油腻食物。此外,还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一些药物,比如蒙脱石散可以缓解腹泻,口服补液盐可以防止脱水,益生菌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如果是细菌感染,还可以口服抗生素。
如果出现了以下情况,就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腹泻频繁,一天超过 6 次;高烧不退,体温超过 38.5℃;出现脱水症状,如乏力、尿少、口渴严重;腹痛剧烈或出现呕血、便血等。
为预防急性胃肠炎,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隔夜的食物,不吃生冷、未煮熟的海鲜和肉类,如生鱼片、半熟海鲜等。水果、蔬菜要彻底清洗干净,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馆。
第二,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接触食物前要勤洗手,外出旅行时可以携带湿巾或免洗洗手液,方便随时清洁双手。
第三,保证饮水安全。尽量喝开水或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生水,同时也要避免冰镇饮料刺激肠胃。
第四,避免冷热刺激。夏季要避免暴饮暴食,冷饮也要适量饮用。在运动或炎热天气下,不要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对肠胃造成刺激。
对于急性胃肠炎也有一些误区:有些人一拉肚子就吃止泻药,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有些腹泻是身体排出体内毒素的过程,过早使用止泻药可能会延长病程,一般不建议立即使用。还有人认为喝醋、喝酒可以杀菌,这也是错误的。醋和酒的杀菌作用有限,反而可能刺激胃肠道,加重不适。另外,吃油炸食品“止泻”的说法也是不靠谱的,过油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延缓身体的恢复。
夏季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急性胃肠炎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避免生冷食物,减少感染的风险。如果出现高烧、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