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认知里,重症医学科(ICU)往往是与生死较量的“战场”,各种生命维持设备滴滴作响,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抢救生命。当患者闯过了生死关,后续的重症康复就成为了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生活的关键环节。
重症康复,简单来说,就是针对那些经历了严重疾病、创伤或大手术,生命体征刚刚稳定但仍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所开展的康复治疗。很多人以为,只要脱离了生命危险,身体就能慢慢自行恢复,实则不然。重症患者常常面临着肌肉萎缩、呼吸功能减弱、认知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仅靠身体自然恢复远远不够。
从身体机能方面来看,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肌肉得不到锻炼,力量会迅速下降。想象一下,一个原本健康的人卧床一周,可能就会感觉肢体无力,而重症患者往往卧床时间更久。通过早期的康复介入,如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肌肉电刺激等,可以有效预防肌肉萎缩,为患者后续的自主活动打下基础。例如,为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活动四肢关节,能保持关节的灵活性,避免关节僵硬。
呼吸功能也是重症康复的重点关注对象。重症疾病可能导致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影响呼吸功能。康复治疗师会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像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缩唇呼吸,就是患者在呼气时将嘴唇缩成吹口哨状,慢慢呼气,这样可以增加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闭合,改善通气;腹式呼吸则是通过膈肌的运动来增加肺通气量,让患者学会用腹部呼吸,而不是单纯依靠胸部起伏。这些呼吸训练对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在心理层面,重症患者及其家属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患者在ICU的陌生环境中,面对各种仪器设备,很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而家属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也会身心俱疲。所以,心理康复在重症康复中同样不可或缺。医护人员会与患者耐心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会为家属提供心理疏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
重症康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系统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需要患者、家属以及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通过这篇文章,能对重症康复有更多的了解,重视起重症患者康复阶段的治疗,一起为患者的健康和未来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