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豫健科普

「科普」深入了解儿童抽动症

来自: 儿一科 王沛 时间:2024-12-31 点击率:

1.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障碍,俗称抽动症,并非坏习惯,指的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表现为身体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突然、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抽动障碍主要分两种形式: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包括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为眨眼、噘嘴、皱眉、咬唇、伸舌、张口、歪嘴、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甩手、举手、踢腿、收腹等动作。

发声性抽动:分为简单发声和复杂发声。简单发声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爆破音、呼噜音等声音;复杂发声则出现重复语言、模仿语言、唠叨等,或无缘无故地骂人等。

2. 孩子为什么会得抽动症?

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抽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推测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3. 抽动症有什么特点?

抽动障碍男孩多见,一般起病于4 ~ 8 岁(有低龄化趋势),10 ~ 12岁呈现出症状加重。抽动障碍特点是反复发作、症状交替出现。

4.哪些因素会引起抽动症的复发和加重?

感染、压力、焦虑、愤怒、惊吓、兴奋、疲劳、过敏、被提醒、父母管教过严、惩罚过多、观看恐怖片、过长的屏幕时间等都是抽动障碍的加重因素,而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睡眠、运动则有助于缓解抽动症状。

5. 抽动症有什么危害?

长期或严重的抽动会对儿童生理、心理带来诸多危害,譬如社会交往中被孤立,自卑、退缩、以及同伴欺侮等,情绪上产生焦虑、抑郁、低自尊。长期严重抽动所致的重复性非生理性运动可引起抽动部位疼痛和损伤。此外,抽动常伴有诸多共患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攻击行为、自伤行为等。

6. 如何诊断抽动症?

抽动障碍是一个排他性诊断,无法通过某个特异性检查来确诊,需要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同时做一系列神经心理行为测试、脑电图检查、血常规、血沉、抗“O”、铜蓝蛋白等辅助检查,鉴别和排除与抽动症相似的其它疾病。

7. 抽动症该不该用药?

目前有两大类药物用于控制抽动症,一类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轻度抽动的治疗,如可乐定;另一类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于严重抽动障碍的治疗,如硫必利、阿立哌唑等。中成药也可缓解抽动症状,如菖麻熄风片、九味熄风颗粒。

值得注意的是,若症状较轻,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可以通过心理行为治疗,不需要药物干预;然而,对于影响日常生活、学校和社会活动的中重度抽动儿童,当心理教育和行为治疗无效或无法控制时,需要药物治疗。

8. 抽动症预后如何?

抽动障碍一般预后良好,青春期后多数孩子症状逐渐缓解,近半数的患儿成年后症状完全缓解,但仍有 30%~50% 的患儿病情减轻,5%~10% 患儿症状迁延至成年或终生,病情无变化或加重。抽动患儿的预后与是否合并共患病、是否有精神或神经疾病家族史及抽动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