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漯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传来喜讯,张国耀团队在多学科协作下,成功为一名76岁胆囊癌伴肝门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高难度穿刺活检,通过毫米级精准操作突破生命禁区,为患者后续治疗开辟生路。目前患者经免疫联合化疗后,肿瘤病灶已近乎消失,重获新生。
命悬一线 穿刺急救

据悉,患者刘女士因反复高热、剧烈腹痛及胆囊占位辗转多家医院未果,慕名转诊至漯河市中心医院。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其胆囊癌已伴肝门区、胰头及腹膜后多处淋巴结转移,病情复杂危急。接诊的曹非主治医师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张国耀团队经过缜密研判,决定通过穿刺肝门肿大淋巴结明确病理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险关定位 纤毫毕现
肝门区域毗邻十二指肠、胰头、门静脉等重要器官,穿刺路径仅有 2 毫米安全间隙,稍有偏差便可能引发大出血或器官损伤。张国耀团队创新采用俯卧位穿刺方案,借助影像学精准定位,使穿刺针巧妙避开下腔静脉等危险结构,在毫米级的 "生命通道" 中精准取样。术后病理确诊为低分化腺癌,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拨云见日 重焕生机

明确病理后,团队立即为患者制定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经过 4 个周期治疗,患者发热、腹胀等症状显著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病灶从明显缩小至近乎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真的像重生了一次!" 近日复查时,刘女士特意来到肿瘤科二病区,向医护团队表达感激之情。她的康复案例不仅展现了漯河市中心医院在复杂肿瘤诊疗领域的技术突破,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在危急重症救治中的重要价值。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在肝胆系统肿瘤微创诊疗方面达到新高度,为更多疑难肿瘤患者带来了精准治疗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