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升高的问题,它就像一颗“糖衣炮弹”,可能悄然损伤全身器官,而眼睛——尤其是视网膜——往往是最早受到攻击的“受害者”。全球约5.37亿糖尿病患者中,1/3可能发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若不及时干预,甚至可能导致失明。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一疾病,掌握科学防治方法。
一、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是眼睛后部的感光层,如同相机的底片,负责将光线转化为视觉信号。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的微血管,导致血管渗漏、出血或异常增生,最终形成瘢痕,甚至引发视网膜脱离。这种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伤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成人失明的首要原因之一。
二、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1.核心元凶:高血糖
血糖长期超标会腐蚀血管壁,使血管变脆、渗漏(如水管生锈漏水),同时引发缺氧,刺激异常新生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脆弱易破,可能导致玻璃体出血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2. 危险因素叠加
- 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风险显著增加;
- 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会加速血管损伤;
- 吸烟、妊娠、肾脏疾病等进一步恶化病情。
三、早期信号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常无症状,但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
- 视力模糊(如隔雾看物);
- 眼前黑影(飞蚊症突然增多);
- 视野缺失(部分区域看不见);
- 色觉异常或突然失明(提示严重出血)。
四、防大于治:守住视力的四道防线
1.控好“三高”
-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下;
- 血压:≤130/80 mmHg;
-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C)<2.6 mmol/L。
2. 每年一次眼底检查
- 散瞳检查或眼底照相可清晰观察视网膜;
- 妊娠期、血糖波动大者需增加检查频率。
3. 健康生活方式
- 戒烟、限酒;
- 多吃深色蔬菜、鱼类(富含Omega-3);
-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4. 警惕症状,及时就诊
若出现视力变化,立即就诊,避免延误治疗。
五、科学治疗:抓住黄金干预期
1、早期(非增殖期):
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药物(如羟苯磺酸钙),部分患者需抗VEGF药物抑制异常血管生长。
2、中晚期(增殖期):
- 激光光凝术:封闭渗漏血管,减少缺氧刺激;
- 玻璃体切除术:清除出血或增殖组织;
- 联合治疗:抗VEGF药物+激光/手术,提高疗效。


关键点:治疗越早,保视力效果越好!晚期病变造成的损伤可能不可逆。
六、给患者的暖心提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虽危险,但可防可控。您需要:
- 与内分泌科、眼科医生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 将眼底检查纳入年度健康计划;
- 保持乐观心态,现代医学已让多数患者避免失明。
记住:您的眼睛值得被温柔以待。控糖护眼,从今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