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国会倡议创立世界淋巴水肿日(World Lymphedema Day),每年的3月6日这一天被称作淋巴水肿日。让我们呼吁全世界淋巴水肿患者、家属及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团结起来,乐观积极地面对疾病,让每一个淋巴水肿患者都不会觉得孤单,让世界了解淋巴水肿。
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是淋巴水肿的高危人群,淋巴水肿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淋巴水肿的防治知识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淋巴水肿的发病原因
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淋巴水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手术和放疗对淋巴系统造成的损伤。手术过程中淋巴结的清扫和淋巴管的破坏,以及放疗对淋巴管的辐射损伤,都会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使得淋巴液在组织间隙积聚,从而引发水肿。

二、淋巴水肿的常见症状
淋巴水肿的早期症状包括上肢、乳房、胸壁的肿胀,肩部、肘部、手臂、腕部、手指活动受限,患肢沉重、僵硬、紧绷感,以及皮肤的麻木、疼痛、发红、皮温升高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肢可能会逐渐增粗、变形,皮肤表面变得粗糙、增厚,甚至可能出现溃疡、感染等并发症。

三、淋巴水肿的预防措施
(一)做好自我保护
患者应注意避免在术侧肢体测量血压、注射、采血等治疗性操作,保持皮肤清洁及湿润,注意防晒,避免桑拿及热浴(水温应<38.9℃),泡温泉时不要将患肢进入温泉水中。在做家务及务农时最好佩戴合适的压力袖套。
(二)适宜功能锻炼
患者应在术后早期开始渐进式患肢功能锻炼。术后2~4周患肢应避免负重超过0.5kg,4周后应避免负重超过2.5kg。可进行如散步、慢跑等呼吸锻炼及全身有氧运动,伤口愈合后可进行游泳,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体重指数<30kg/m2),防止肥胖,限制钠盐摄入,多进食优质蛋白,控制血糖和血压。避免各种会压迫到淋巴回流路径的首饰、衣物与配件。同时,应保持患侧手臂血液循环通畅,避免长时间患侧卧位,经常活动患侧手臂。
(四)定期随访与评估
建议每半年找专业人员进行一次早期评估筛查,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生不可逆的淋巴水肿。

四、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
(一)综合消肿治疗
综合消肿治疗包括手法淋巴引流、压力治疗、患肢功能锻炼以及个性化皮肤护理等多个环节。其中手法淋巴引流是沿着人体淋巴系统解剖和生理路径展开的治疗方法,能够促进淤滞的组织间液进入初始淋巴管并引导淋巴液一节一节地向近心端流动最后回到静脉循环。压力治疗中弹性压力绷带包扎是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手法淋巴引流或烘绑治疗后进行压力绷带包扎可持续性消肿。
(二)烘绑疗法
烘绑疗法适用于各类肢体淋巴水肿尤其是伴有频发感染并发症的慢性淋巴水肿。它利用远红外或微波辐射热疗改善皮肤淋巴循环,促进组织液和蛋白质吸收等,能够减轻肢体淋巴水肿,缩小患肢周径和体积,改善皮肤弹性和局部组织环境。

五、日常生活指导与康复建议
(一)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清洗患肢,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防止皮肤破损。小心保护患肢皮肤,避免划伤、烫伤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二)饮食调整
减少食物中盐分的摄入,以降低体内钠离子浓度,进而减轻淋巴水肿的症状。适量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禽类、豆类等,以促进组织修复和淋巴液回流。
(三)充足睡眠
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淋巴系统的正常运作。
总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淋巴水肿的防治需要综合多种措施,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复诊,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术后恢复顺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