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圣明
是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 占全部脑卒中的25%。约每10万人中每年有12-15人发生脑出血,而且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发病1个月的死亡率高达35%-52%,而且发病6个月仍有80%存活患者遗留残疾,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增加、自身体质变弱,还有着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基础病症,再加上心血管老化等问题,成为了脑出血疾病的高发人群。当前,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脑出血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患者伤残,严重则会引起患者的死亡。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脑出血成为了关键。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有关脑出血的知识吧!
脑出血一般可分为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
继发性脑出血一般指有明确病因的脑出血,多有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使用抗凝药物、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脑血管炎、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静脉窦血栓等,占所有脑出血的15%-20%。原发性脑出血,也被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70%-80%合并高血压,约占所有脑出血的80%-85%。今日我们主要介绍原发性脑出血。
首先,脑出血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脑血管随着年龄会发生粥样硬化变得薄弱,尤其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时,由于情绪、天气、便秘、屏气等动作导致血压突发升高,从而引发本身硬化薄弱的血管发生破裂,而导致出血。所以,脑出血冬春季易发,诱因可有用力过度、便秘、季节变化、暴饮暴食、酗酒、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
其次,脑出血前多无预兆,往往突然发生,若突然出现以下症状需引起警惕:
1、较为剧烈的头痛或长期的头痛突发加重,尤其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时,也有伴颈背部疼痛等。
2、突发出现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等。
3、突发说不出来话,或说话含糊,或听不懂别人说话等。
4、视物模糊、眼部胀痛和重影等。
5、原因不明的困倦或神志不醒,躁动,尤其伴大小便失禁等。
6、突发的头晕、视物旋转,晕倒在地。
另外,脑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少数病例出现癫痫发作,严重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若有上述任何症状,同时伴有血压急剧升高,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再次,脑出血的实验室及其他相关检查
1、头颅CT:是确诊脑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清晰、准确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脑水肿情况及是否破入脑室等,有助于指导治疗、护理和判定预后。
2、头颅MRI:对检出脑干、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比CT更易发现脑血管畸形、肿瘤及血管瘤等病变。
3、脑脊液: 脑脊液压力增高,血液破入脑室者脑脊液呈血性。
4、DSA:可显示脑血管的位置、形态及分布等,易于发现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出血的病因。
5、其他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有利于了解病人的全身状态。
那么,脑出血发生后如何治疗呢?
脑出血一旦发生,必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包括:
1、内科治疗:首要原则是保持安静,稳定血压,适当降颅压,防治脑水肿,防治并发症,早期康复等。
2、外科治疗:治疗目的在于及时清除血肿、缓解脑疝,挽救生命,尽可能降低血肿压迫所致神经功能损伤,需经过专科医生评估手术指征。
最后,脑出血该如何预防呢?
脑出血的预防和脑梗死很多方面相同,除了控制我们上面介绍过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外,生活中仍需注意:
1、稳定血压,防止血压的反跳及过度波动。
2、调整情绪,避免精神紧张,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3、健康饮食: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蛋、鱼,少吃动物内脏,忌烟酒。
4、保持大便畅通,避免过度用劲排大便(用力排便,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均升高,可导致血管破裂引发脑出血)。
5、必须注意季节变化,防寒避暑,尤其冬季户外活动,不宜晨起过早,运动过量。
6、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适当的坚持体育锻炼,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