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宦楠楠 神经内科三病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全球约10.4亿人患有偏头痛,男性终生患病率为10%,女性终身患病率为22%,我国偏头痛年患病率约为9%。数亿人被头痛折磨,他就像身体里的一个不定时炸弹,无法预测何时会引发头痛。
偏头痛发作时让人感觉生不如死,你可能觉得他很矫情,在无病呻吟,实际上他痛到恶心、呕吐、脖颈僵硬、意识模糊;你以为偶尔痛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实际上热了、冷了、开心了、伤心了、姨妈来了、失眠了、压力大了、太阳晒了、冷风吹了、讲话多了等情况都会痛,发作时可能疼几小时,也可能持续两三天让人生不如死,来时不发通知,走时不说再见。经历过的人都刻骨铭心。那么,偏头痛都有什么特点?偏头痛发作时,怎么办?止痛药能够常用么?如何使用有效?偏头痛频繁发作怎么办?如何有效预防?预防治疗需要多长时间?为什么要记头痛日记?让我们来一一了解。
偏头痛的特点——偏头痛不是单纯的痛,它包含一个完整的过程:
前驱期:头痛发作前可出现经常想睡觉、乏力、打哈欠等情况;
先兆期:头痛发作前几个小时可出现看东西不清楚、重影、一边手脚过身体麻木或刺痛的感觉等情况;
头痛期:一般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特点是单侧搏动性头痛(有时也可以两边一起痛),发作的时候也可能伴有流泪、怕光、怕声、恶心呕吐等情况;
头痛后期:这个阶段身体开始恢复了但没有完全恢复,所以整个人看起来就恹恹的,没什么精神,容易生气等等。
偏头痛发作时,怎么办?
多数患者在刚开始有头痛时,多会通过安静的休息得到缓解。而痛程度重、伴随症状重的患者可以用些止痛药物。这些药物分两类:
①偏头痛非特异性药物:多是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萘普生等;有些患者发现用些"感冒"药也可能有效,因为这些药中含有NSAID。
②偏头痛特异性药物:有曲坦类(利扎曲普坦、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受体拮抗剂(Rimegepant、ubrogepants)和5-HT1F受体激动剂(lasmiditan),是专门针对偏头痛的药物,疗效更好。
偏头痛频繁发作怎么办?
发作频繁的偏头痛必须给予预防治疗,这样可以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程度和伴随症状、增加对急性头痛止痛治疗的反应。
目前公认的预防标用药准是:不伴失能的偏头痛发作每月超过4次,伴有失能的偏头痛发作每月大于3次;特殊类型的头痛;头痛对止痛治疗反应差或副反应严重等。
止痛药能够常用么?
如果每周用止痛剂的时间超过2-3天,连续几周就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MOH),这种情况比较难处理,应当避免。一般,药物依赖性头痛产生与每周用药天数的关系大,而与每次用药剂量的关系小。
如何有效预防?
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是个系统的多方面的工作,并不能仅仅依靠药物。
首先,偏头痛是可以预防,但不可根治的。
第二,要了解发作的特点,尤其是要寻找并避免各种发作诱因。
如不规律的睡眠模式(睡眠过多、失眠、熬夜)、饮食习惯差(空腹和脱水)、身心压力(压力大、从压力中解脱、疲劳)、生活环境(过亮的照明、电脑和手机发出的蓝光、很大的声音、香水和洗涤剂等的人工气味、气温的大幅度变化)等。
第三,请在专业的神经内科门诊医生指导下考虑用药
①钙离子拮抗剂,西比灵。
②B阻断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
③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妥泰等。
④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文拉法辛等。
⑤ACEI/ARB类:坎地沙坦、赖诺普利
⑥其他的药物,如镁剂、中药、辅酶Q10、肉毒素治疗等方法
预防治疗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治疗1-2月后可以进行疗效的判断,效果不好必须调整治疗,效果好则需要持续6-12个月,然后逐渐停药。
偏头痛治疗的新型药物有哪些?
CGRP受体拮抗剂:Rimegepant、ubrogepants
CGRP单克隆抗体:Eptinezumab
偏头痛患者的非药物治疗有哪些?
药物治疗在偏头痛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或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的部分患者,非药物治疗可以作为有效补充。常用的非药物治疗包括针刺治疗、运动、饮食调节、神经调控治疗、行为疗法和正念疗法
为什么要记头痛日记?
记头痛日记是诊断头痛、评估预防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通过头痛日记记录,可以了解发作的诱因、频率和程度。预防用药不是用后马上起效,而是逐渐起效,因此通过头痛日记可以了解用药后是否发作频率减少、头痛程度减轻和头痛持续时间缩短。
偏头痛发病率高,病程长,在神经系统疾病负担中位居第二位,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失、生活质量下降和生产力的损耗,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偏头痛患者存在就诊率低、正确诊断率有待提高、预防治疗不足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