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圣明
随着冷空气的侵袭,气温不断下降,由寒冷引起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当血管遭受寒冷刺激,导致收缩痉挛,会引起急性脑血管病高发。在寒冷季节更应该加强预防,提高警惕,维护脑血管的健康。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人群中脑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近年来,我国人群脑梗死事件发病率呈年轻化与上升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危害。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流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病因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高血脂等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脑梗死虽然危害巨大,但我们并非对此无能为力,可以通过早期防治将危害降到最低。大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风险因素应早防早治
发生脑梗死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病变、管腔变窄、管壁内膜粗糙及管腔狭窄,从而发生脑梗死。控制好血压可显著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一旦诊断高血压就要终生坚持服降压药,做到定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好血糖、血脂的水平,改进生活方式。理想血糖控制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血糖波动均控制良好。血糖控制不满意者应遵医嘱选用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
患有房颤、心脏瓣膜病等心源性疾病的患者不可掉以轻心。房颤患者,其脑梗死的发生率比患有其他心脏病的患者高3~4 倍,心率失常是发生脑梗死的又一危险因素。要积极消除危险因素,防止血栓脱落而引起脑动脉的严重狭窄和闭塞。
二、戒除不良生活行为
吸烟可加速血管硬化,尼古丁可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使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升高。吸烟者应戒烟。国内研究表明,肥胖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增加。肥胖人群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密切相关。肥胖者应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三、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激动是脑血管病的大忌。避免由情绪激动引起的血压不稳,要放宽胸怀、乐观豁达,不要让情绪波动起伏太大。生活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戒烟戒酒。
四、合理膳食很重要
为抵御冬季的风寒,人们需要摄取更多的热量,于是餐桌上各种肉类食品明显增多,比如涮锅、烤肉等,这就会增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在这里请中老年人注意,冬季进补应注意合理搭配,餐桌上除增补肉类食物外,每日水果和蔬菜不可少。还要给那些偏爱火锅的中老年人提个醒,特别是那些体形偏胖或是已经发现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餐馆里的火锅配料偏咸,会加重高血压,所以在食用时不要过分追求口感,应少用调料。另外,吃涮锅后,血脂在短时间内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随之增加,可诱发急性脑梗死,故应少选用肥牛、肥羊、肥肠等,可多选择鱼类等海产品。每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每日增加摄入水果、蔬菜的量,脑卒中相对危险度减少,食用低脂奶制品及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建议增加钾的摄入和减少钠的摄入,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葡萄、橙子、海带、香菇、菠菜、马铃薯、豆类等。
老年人对环境温度的耐受性明显降低,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分泌活动会增加,促使血液循环加快以抵御寒冷。但同时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增多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过高的血压会引起脑出血,加速的血流有使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的危险。另外,冷空气会使血管骤缩,管腔变细,如果管腔内有大量脂类沉积和硬化斑块,则易使血液流通受阻。特别在夜里,当衣着单薄离开温暖的被窝起夜时,这种寒冷刺激则会更明显。所以,冬天里老人们除了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外,起夜时更应注意保暖。
六、多饮水,减低血液黏稠度
增加饮水量,尤其不应过度控制睡前水的摄入量。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因为此时血液黏滞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有些老人为了减少起夜次数、睡好觉,晚饭后就开始控制饮水量,从而增加了血液黏滞度。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限制饮水会使血液中的水分更显不足,增加卒中发生机会。所以,老年人晚上8时前不宜过分限水。对于那些确实夜尿多,或次日晨起时有颜面水肿而不宜在晚上喝水的人,也可以采用减慢起床动作和晨起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的措施。需要提醒的是,睡前饮水并不包括饮茶或咖啡之类,因其有利尿作用,会促使水分的排出,增加血液黏滞度。另外,如果洗浴,应在沐浴前后各喝一杯水,以补充体内因沐浴而丢失的水分。
七、加强运动和锻炼
脑梗塞患者需适当的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均有益处,这是比较有效的脑梗塞的预防措施。脑梗塞患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采用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来降低发病的危险性。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活动前应全方位考虑自身的运动限度,个体化制定运动方案。成年人(除高龄和身体因病不适合运动者除外)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的体力活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和其他有氧代谢运动。
八、勤观察,有新情况早就医
患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等疾病者属于脑卒中的高危人群,除需按照医嘱规律服用相应的药物外,还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波立维等药物,防止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生活中,患者和家人除了注意观察原有疾病的症状外,还应注意那些新出现的症状,比如排出的大便颜色是否变黑(消化道出血)、刷牙时是否有出血等等,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看医生。另外,当突然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行走不稳、言语含糊或手肩麻木时,提示血栓形成前兆,或血栓已经形成,应尽快拨打120,及时就医,以免错过佳的治疗时机。有研究表明,脑梗死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比4.5小时以后才得到治疗的患者致残率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