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 刻不容缓”。为科普慢阻肺知识,早期识别及筛查患者,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意识,尽早规范治疗,减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1月15日,漯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开展了世界慢阻肺日主题宣讲活动。
上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主任张瑞珍在门诊候诊大厅以《关爱慢阻肺 让呼吸更畅快》为主题进行了宣讲。主要从什么是慢阻肺,如何正确认识慢阻肺?得了慢阻肺怎么办?急性加重期如何预防?以及慢阻肺如何进行呼吸康复几个方面进行了健康宣讲。与会者纷纷表示受益颇多。
同时,在宣讲现场,医护人员发放了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120多份,免费检测氧和50人次。
下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主任吴茱萸在呼吸科示教室为住院患者和家属进行了慢阻肺健康教育讲座。吴茱萸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慢阻肺现状、诊断和治疗要点,哪些人需要去做肺功能,以及临床使用吸入装置的注意事项等。针对病区近年来收治慢阻肺发病特点。他表示,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也将继续提高医师慢阻肺规范化诊疗水平,推进健康宣教的辐射面不断扩大,并持续呼吁慢阻肺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学会监测病情,自我管理,坚持长期、正规的预防和治疗。
医院将持续开展慢阻肺筛查工作及健康宣教,进一步提升慢阻肺患者早诊早治率,提高知晓率,真正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英文口号是Breathing is Life-Act Earlier。
这个看似普通的名字,却暗藏着一份沉重的健康警钟。它是一种无声的疾病,以其独特的方式,静静地侵蚀着我们的呼吸系统。那么,慢阻肺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呢?
慢阻肺,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它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可能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逐渐加重,像一团阴影,悄无声息地侵袭着我们的生活。
慢阻肺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它的病程漫长而难以彻底治愈。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慢阻肺会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令人担忧的是,慢阻肺患者还可能并发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使身体的负担更加沉重。
因此,对于慢阻肺的预防和治疗,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也能有效降低风险。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能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对于有家族史或个人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慢阻肺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祛痰药物等来改善症状和肺功能。非药物治疗包括氧疗、呼吸锻炼、康复训练等。同时,中医治疗慢阻肺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穴位敷贴等,也可结合西医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此外,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日常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口腔卫生等。同时,患者还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慢阻肺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重拾健康。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漯河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5年,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结节诊治分中心、河南省十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之一,是豫中南地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诊疗中心建设单位,是全国PCCM认证单位,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河南省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牵头成立了漯河市中心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漯河市肺小节诊治分中心;通过了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达标单位验收,并指导和协助多家医院成功完成规范化建设;成功获批“漯河市慢性气道疾病及康复工程中心”,为“漯河市科研型创新团队”;率先建成豫中南地区咳嗽实验室。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现有医护人员 76 人,医生23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18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9人。河南大学硕士生导师3名,柔性引进人才2名。拥有面积2360m2 (不包括实验室),分为呼吸与危重症一病区、呼吸与危重症二病区和RICU。科室开放床位118张,年出院3200多人次,年门急诊36000多人次,救治辐射漯河市周边各市县区患者,主要诊治慢性气道疾病、感染疾病、肺癌、间质性肺病、疑难病、急危重症、介入治疗等,开展有戒烟门诊、睡眠门诊、间质性肺病门诊、慢性气道疾病门诊、肺栓塞门诊、肺癌门诊、肺小节MDT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注重科研能力培养,近5年来发彪论文40余篇,4篇SCI论文,3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核心期刊论文25篇,近年来申请完成市厅级科研项目12项,拥有科研经费27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