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是一位36岁的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工作于边远地区,4年余前可能因进食不及时出现头晕、手抖、出汗,数分钟后晕厥,同事紧急送至当地医院,对症处理意识清楚后离院。随后多次因就餐时间稍晚、进食偏少出现头晕、手抖、出汗、乏力,上述不适症状短则约1分钟、长则1小时余,严重时反应迟钝、伴濒死感、抽搐晕厥,曾至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癫痫”,就是我们俗称的“羊角风”,对症治疗症状缓解。2年余前再发上述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化验血糖约2.8mmol/L。近年来按时进餐、并有意进食偏多,上述不适发作次数明显较前减少,但严重影响了工作与生活。2周前餐前无明显诱因再发头晕、意识朦胧,数秒钟后症状缓解。适逢本次回家探亲,也为进一步诊治收住我院,通过磁共振检查发现在小刘的胰腺尾部有一个小小的肿瘤,结合病史,小刘最终被诊断为“胰岛素瘤”。至此,小刘晕厥的真相终于被揭开了,这个小小的肿瘤就是导致他反复晕厥的罪魁祸首!最终小刘在我们肝胆胰腺外科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空腹血糖恢复了正常水平,折磨他多年的病总算痊愈了。
到底什么是胰岛素瘤呢?
胰岛素瘤是一种来源于胰岛β细胞的内分泌肿瘤,属于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70%~80%,它持续分泌过量的胰岛素释放入血,引起以低血糖为主的一系列症状,患者可呈发作性低血糖昏迷,久之将损害脑组织,发生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由于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例少见而常易被误诊。
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高发年龄为40~50岁,女性发病率较男性稍高。主要表现为肿瘤释放过量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综合征。当病人低血糖发作时,常头痛视物模糊、思维不连贯、健忘,还可能发作癫痫、共济失调、语言及自主运动障碍,最严重的表现是昏迷。应激发生的低血糖导致儿茶酚胺释放,交感肾上腺反应引起大汗、虚脱、心悸、震颤、恐惧和焦虑等。多在空腹饥饿时发作,口服或注射葡萄糖后能立即好转。为避免低血糖发作,病人常因加餐而致肥胖。
胰岛素瘤如何诊断?
诊断胰岛素瘤首先要确定症状是否由低血糖引起。经典的“Whipple 三联征”可用于定性诊断,即:
1. 空腹或运动后出现低血糖;
2. 发作时血糖水平 <2.8 mmol/L;
3. 进食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根据此三联征,大多数患者可以得到正确诊断。胰岛素瘤虽在临床中少见,但其定性诊断不难,此外,也可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进行胰岛素与血糖比值测定。如无低血糖发作,可进行饥饿诱发试验。即给予患者禁食72小时,从晚餐开始后禁食至72小时为止。低血糖发作时,抽静脉血测血糖并同时测胰岛素、C肽。胰岛素瘤病人的 C-肽和前胰岛素水平也会增高。至于肿瘤的定位诊断,就需要交给超声、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了。
胰岛素瘤如何治疗?
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及其和胰管的关系确定手术方式,如肿瘤摘除术、远端胰腺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对于不能彻底切除转移灶的恶性胰岛素瘤以及无法手术者,可予链佐星联合氟尿嘧啶或多柔比星等药物进行化学治疗。
针对胰岛素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患者因低血糖发作往往出现晕厥、抽搐、口吐泡沫,易发生跌倒、坠床或意外伤害,应注意维护环境安全,如保持地面干燥、卧床休息时予床挡保护,外出活动须有家属陪伴等。清晨为低血糖易发时段,加强高危时段的巡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出现症状时患者应立即卧床休息,抽搐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用毛巾衣物等进行保护,以免自行咬伤舌头。轻者立即口服糖水,重者静脉推注50%葡萄糖溶液20~60ml,一般5~20分钟内清醒,否则可能需要重复。因此患者平时身边要一直备有糖果或甜食。低血糖发作时立即测定血糖值,动态监测血糖直至血糖达到正常范围;若术后仍有低血糖,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
综上,若您身边有这样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考虑是否是胰岛素瘤所引发的低血糖昏迷,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的同时也要查查胰腺有无肿瘤病灶,不要被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在此,漯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呼吁大家:我们需要关注胰腺,保持健康,如有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