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作敏
谈及药物,大家都不陌生,几乎家家户户都储备的有不同类别的药物。尤其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传播较快,叠加流行,人们对于退烧药、抗病毒药、止咳化痰药等多种药物的需求日益增加,特殊时期甚至出现“抢药”、“囤药”的现象。然而药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可不是你想吃就吃,想停就停的,有时它也闹“小脾气”,给疾病治疗带来麻烦。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给身体带来某些不良反应,而那些不良反应正是药物的“小脾气”,只有合理用药才能更好安抚药物的“小脾气”,从而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药物为什么有不良反应?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被称为药物不良反应,即药物的“小脾气”。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它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不仅与药物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患者的机体状态、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并不说明药品有质量问题,而属于药品的固有属性。
因此说药物是把双刃剑,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存。
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
服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常出现头痛、头晕、口干、皮疹等不良反应,具体可分类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等。
如何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大多数的药物不良反应可通过正确合理使用药物及用药监测来避免,对于患者来说,为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不自行服药,应到正规医疗机构诊疗,按医嘱用药。
2.对于非处方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使用。
3.不重复用药,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4. 不随意停药,例如抗抑郁和抗癫痫类的药物不可突然断药,需逐步停药。
5.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用药需慎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测。
6.用药过程中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反馈,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吗?
大部分人对药品的了解基本上仅限于说明书,有人甚至连说明书也没有仔细看过,因此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知之甚少,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要么置之不理,继续吃药,要么自乱阵脚,立即停药。其实是否需要停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出现轻微的、患者可承受的、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没有太大影响的不良反应,身体一般可以耐受而自行缓解,无需减量或停药。
但若出现患者难承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或急性过敏反应,须立即停药,带上使用过的药品,并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的详细情况告知医生或药师,以便他们正确判断和积极抢救。患者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延误救治时间,一旦明确诊断,患者应牢记今后不再服用该药品,千万不可大意。
药物不良反应这么可怕,可以不吃药吗?
有些人害怕药物有“毒”,生病硬抗不吃药,或者自行减量吃,这些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不能消除药物不良反应,反而可能耽误治疗,得不偿失。药物治疗是我们治疗疾病过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虽然药物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但大多数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轻微的、暂时的,不会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该吃药时就吃药,且一定按照医生或药师嘱咐的正确用法用量来使用,这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