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头痛
(一)原发性头痛四类: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以及三叉神经自主性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
(二)继发性头痛十类:头痛由于头和/或颈部外伤;头痛由于颅脑和颈部血管疾病;头痛由于非血管性颅内疾病;头痛由于物质或物质的的戒断;头痛由于感染;头痛由于内环境稳定失调疾患;头或面痛由于头颅、颈部、眼、耳、鼻窦、牙、口腔或其他面部或头颅构造疾患;头痛由于精神疾病;颅神经痛和中枢源性面痛;其他头痛。
一、定义
颈源性头痛,属于继发性头痛,是由颈椎及其组成部分如骨骼、椎间盘和 / 或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引起的头痛,以慢性、单侧或双侧反复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常但并非总是伴有颈部疼痛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复杂,目前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可能的原因包括:
1. 颈椎无菌性炎症:颈椎的炎性疾病,如风湿、椎间盘炎,可导致头痛。
2. 机械刺激:由于外力作用或长期姿势不良,破坏了颈椎自身结构的生物力学平衡,造成颈椎曲度异常、颈椎关节早期失稳,或者由于长期慢性劳损、陈旧性外伤等,引起椎间盘变性、椎体退行性病变、椎体脱位、钩椎关节紊乱、骨赘形成,甚至椎间孔狭窄等颈椎病变,可造成机械刺激,压迫颈神经或交感神经,从而导致头痛。
3. 肌肉痉挛:长期不良姿势会导致肌肉持续收缩,使肌肉供血减少,继而引发肌痉挛,并使韧带、肌筋膜等极易发生损伤,这是青少年颈源性头痛的常见原因。
三、诊断
1. 存在由颈部疾病引起的一处或多处头面部疼痛。
2. 有临床、实验室和/或影像学证据发现能导致头痛的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疾患或损害。具体来说,影像检查可能发现前屈后伸位异常、曲度异常、骨折、先天异常,或者有骨肿瘤、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疾病史。
3. 头痛的出现与颈部疾患或病变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头痛随着颈部疾患或病变的缓解或消失而明显缓解或消失;刺激性动作可导致颈部活动受限和头痛明显加重;诊断性神经阻滞后,头痛消失。
此外,颈椎磁共振(MRI)可以检查出颈源性头痛患者的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或膨出。X线可以检查出颈源性头痛患者存在椎体和关节位置的改变,特别是寰枢关节、小关节的双边影,钩椎关节的不对称等,以及前屈后伸位异常、曲度异常。但需要注意,影像学检查并不能直接确诊颈源性头痛,而是有助于寻找导致头痛的根本病因。
四、体格检查
1、颈椎活动受限,压顶诱发或加重头痛;
2、单侧或双侧的C2横突压痛,甚至放射至患者头部;
3、头夹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及枕下肌群压痛;枕颈部、颈椎旁、乳突下后部压痛,头面部无压痛;
4、可有C3横突的压痛;
5、单侧或双侧的枕神经压痛;
6、可伴有单侧或双侧相应神经支配区痛觉过敏。
五、治疗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
1. 非手术疗法
物理治疗:为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初始疗法,即通过按摩、锻炼等非药物手段进行初步治疗等。
药物治疗:为基本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艾瑞昔布、塞来昔布、布洛芬等)、中枢性肌肉松弛剂(如替扎尼定、巴氯芬、盐酸乙哌立松等)、抗癫痫药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阿米替林、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缓解颈源性头痛。常选穴位包括风池穴、天柱穴等,此方法适合长期坐姿不当导致的慢性颈源性头痛。
2. 手术疗法
当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考虑选择神经阻滞、微创介入(射频、等离子等微创治疗术)、外科手术治疗,解除血管、韧带结构对颈神经的压迫。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
CT及超声引导下射频、等离子微创治疗
六、预防与生活注意事项
1.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久坐、长时间低头工作,保持颈部平直。
2. 注意颈部自我保护,如不要大幅度摇头旋转,避免头顶重物等。
3. 去除不良生活习惯,如枕头过高、饮酒等。
4. 颈源性头痛的症状在寒冷和潮湿时易加重,平时应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空调或电风扇直接吹颈部。
总的来说,颈源性头痛是一种由颈椎疾患导致的头痛,其症状多样且可能伴随其他不适。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颈源性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