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团队完成了一例针对严重颈椎外伤患者的急诊微创手术。一名壮年男性因外伤导致颈6/7椎体骨折脱位,右侧关节突绞索,脊髓严重受压,出现四肢瘫痪症状,情况危急。面对这一复杂伤情,团队果断采用了一项原创性的“先减压后复位”理念及“单侧偏心撑开、后凸撑开撬拨复位”技术,在50分钟内成功完成了脱位复位、脊髓减压与内固定,术中出血量控制在约30毫升。
在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救治中,时间窗口至关重要,传统救治流程往往需要先进行颅骨牵引尝试复位,再行手术。这一过程可能因等待复位而延迟解除脊髓压迫的关键时机,且牵引复位本身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而传统手术入路有时创伤较大,耗时较长。
此次手术在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骨科主任医师李玉伟教授带领下实施。手术摒弃了常规的牵引等待环节,直接进入手术室。团队通过单纯的前路切口,先切除了导致脊髓压迫的突出椎间盘及骨折碎片,实现了脊髓的即时减压,为后续操作创造了安全空间。紧接着,团队运用“单侧偏心撑开”联合后凸撑开撬拨技术,成功完成了脱位关节的复位。
该技术路径的核心思路在于优先解除脊髓压迫,避免在复位过程中可能对已受损神经造成的二次损伤风险。整个手术过程体现了微创理念,力求操作精准、高效,减少组织创伤和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据了解,支撑此项手术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前期临床实践成果,已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及《SCI REP》等学术平台发表。相关研究探讨了此类技术在优化手术流程、缩短救治时间以及潜在降低相关风险方面的价值,尤其关注其在伴有神经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急诊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为该技术在复杂危重病例救治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实践参考。
李玉伟教授指出,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措施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分期治疗模式可能延长脊髓受压时间。团队探索的“先减压后复位”一体化前路手术策略,旨在整合关键救治步骤,优化流程,为患者争取更有利的恢复条件。团队表示,未来将通过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继续探索和完善相关技术,以期服务于更多有需要的急危重症患者。
该例手术的成功,是漯河市中心医院骨科在脊柱创伤救治领域持续探索的体现,展现了团队在应对复杂颈椎外伤时,对优化救治流程、减少创伤、提升效率的技术追求,其根本目标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临床需求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