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壮大,使很多过去认为无法救治的患者得以存活,延长生存时间并获得救治机会,是现代医学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症医学科直接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我院于1996年成立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配置了专职重症医学专业医师,成立了独立的重症医学科(ICU),规范了诊治流程。从此科室步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依托漯河市中心医院坚实的医教研能力,目前已成为漯河市及周边地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心,2012年被评为漯河市中心医院先进科室,2013年牵头成立了漯河市重症医学分会,2015年被评为漯河市重点专科,2016年被评为河南省临床重点学科。
重症医学科(ICU)编制人员80余人,科室医生13人,且有外聘专家定期来科室指导工作。科室目前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9人,其中硕士学历9人,本科4人,全部获得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5C)认证。科室护士67人,科室还拥有呼吸治疗师2人。这是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队伍,他们随时待命,同患者共同铸就捍卫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科室拥有多间恒温层流病房,病房设置布局合理,设备齐全,配置高端,开放病床38张,其中负压病房3间。科室配备有体外膜肺氧合ECMO仪器1台、飞利浦EPIQ5彩超1台、Hamilton、Maquet、Drager等高端呼吸机20台,万曼BIPAP无创呼吸机4台,飞利浦及迈瑞监护仪20台,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仪2台,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仪2套,PENTAX纤维支气管镜2套,血滤机4台,血气分析仪2台,快速生化分析仪1台,亚低温治疗仪6台,内镜清洗工作站1台,及心电图机、除颤仪、振动排痰仪、肢体充气加压治疗仪、精密输液泵等ICU必备的监护治疗设备。
科室医师熟练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并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具备独立完成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的能力,能在呼吸力学及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的指导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大大提高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微创经皮快速气管切开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开展的PICCO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重症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大大提高了心源性休克及各类难治性休克抢救的成功率;能迅速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为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最后一道防线;能随时随地为患者进行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使大部分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得到完全恢复;开展的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持续床旁血滤的复合性人工肝技术提高了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慢性肝衰竭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了时间;纤维支气管镜下治疗能随时为患者提供床旁治疗,可以解除支气管梗阻、清除气道异物,提高了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开展床旁重症超声用以评估气胸、肺水肿、肺实变等,开展的床旁心脏彩超指导下的早期目标导向精准化治疗,能第一时间分辨各类休克,大大降低了休克的死亡率,还可以提高血管畸形患者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上也通过外出进修、科内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分组培训,大幅度提高了护理质量,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全程、专业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家属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重症医学科是个风险高、工作强度大的科室。在这里,几乎所有人员没有时间观念,随叫随到,经常加班加点,守护在病人床旁,各项监护指标中,任何一项的异常都牵动着医生的每一根神经,为了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所有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早上七点到科,夜里一、两点回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常常需要反复与家属沟通,对所有病人竭尽全力,严谨无缝隙地进行监护治疗,有时需要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遇到病人病情变化,仍然会第一时间守护在床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遇到重大抢救全员上阵,配合默契,没有一人推托,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敬业奉献精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我们把一个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也是我们最感欣慰的时候,同时也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肯定及领导的好评。
科室自成立以来在危重症患者的器官支持、重症感染、营养支持和内环境紊乱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脓毒症、各类休克、病理产科、MODS、ARDS等方面有独到的治疗手段。科室年收治危重症患者1000余人,抢救成功率在90%以上,病源覆盖漯河全境及驻马店、周口等周边地区。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重症医学科积极开展危重病的科研工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注入了危重病救治的理念。
先进的医疗设备、专业的医护团队,推动着漯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不断创新、开拓进取,重症医学科的重症监护和加强治疗平台在一系列灾难救援和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出漯医人抗击灾害的自信和对生命的捍卫。“厚德、博学、诚信、创新”的院训,时刻激励着重症医学科这个团队,团结奋进、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