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解质是保证体内渗透压稳定、维持人体脏器功能与正常代谢的基础,电解质与水含量的平衡协调过程十分复杂且非常重要,不同因素对电解质含量的影响不同,反映在电解质检查上也有较大的区别。脱水 、水肿、水中毒、腹泻、呕吐、急慢性肾衰竭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肾上腺肿瘤 、高血压 、糖尿病、心律失常 、肝硬化等疾病,或长期禁食、创伤等外在因素,或手术、透析治疗、服用药物等医源性因素,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表现为电解质检查指标异常,电解质检查目的主要是确鉴别这些相关疾病。
一、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电解质检查?
当有下列情况时应进行电解质检查:
(1)普通人:当出现不明原因的水肿、皮肤干燥、弹性下降、乏力、烦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嗜睡、抽搐、昏迷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电解质。(2)内分泌腺疾病患者: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异常、肾上腺肿瘤等,这类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电解质检查,确诊后前三个月应每月检查一次,后续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能反映此前治疗效果并指导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2)肝肾病患者:常见如肝硬化、高血压肾病、各种肾炎、急慢性肾衰等,建议根据医师医嘱进行定期电解质检查,以辅助判断疾病的发展情况。
(4)其他:长期禁食、创伤或有手术、透析、药物治疗等情况,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性的作电解质检查。
二、电解质检查通常会与哪些检查一起做?
电解质检查在诊断疾病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肝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慢性肾衰竭、肾上腺肿瘤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通常会和血常规、血糖检测、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尿液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 、超声、CT、磁共振等联合检查。
三、电解质检查报告怎么看?
(1)血钠 血钠在体液的含量最高,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反映肾脏及内分泌脏器功能最重要的指标。
升高:最常见于创伤、长期腹泻、严重呕吐、大量出汗、高热、糖尿病多尿等情况;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也会引起血钠升高;此外,饮食或者治疗不当导致钠盐摄入过多,禁食、进食困难者血钠也会偏高。
降低:常见于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尿崩症等患者,也见于肝硬化、肺结核、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创伤、长期腹泻、严重呕吐、大量出汗等,也会引起血钠降低;此外,饥饿、营养不良、甘露醇利尿剂治疗者血钠也会偏低。
(2)血钾是反映肾脏功能、维持神经肌肉功能非常重要的指标。
升高:常见于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休克 、心律失常、肌无力的患者,长期使用螺内酯、氨苯蝶啶等潴钾利尿剂,服用洋地黄类药物,静脉输入库存血液或甘露醇、高渗葡萄糖盐水等,也会造成血钾升高;另外,大面积烧伤、缺氧、高钾饮食等,血钾也可升高。
降低:常见于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肾衰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长期腹泻、严重呕吐等,也会引起血钾降低;此外,禁食、饥饿、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者,血钾偏低。
(3)血钙是反映甲状旁腺功能、骨相关疾病的重要指标。
升高:最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骨髓瘤 、骨肉瘤 、骨折 、肾衰竭等疾病;饮用大量牛奶、静脉输入钙过多、服用多量维生素D等,也会导致血钙升高。
降低:最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恶性肿瘤骨转移、骨质软化症、佝偻病等疾病,也见于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疾病;长期低钙饮食、哺乳期钙补充不足者,血钙偏低。
(4)血氯体液中最主要的阴离子,与酸碱平衡紊乱、水钠失衡有关。
升高:见于肾病、急性肾衰 、尿路梗阻、心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呼吸性碱中毒等疾病;长期腹泻、严重呕吐、大量出汗、食入或静脉输入含氯物等,也会引起血氯升高。
降低:见于慢性肾衰、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呼吸性酸中毒等疾病;长期腹泻、严重呕吐等会使血氯降低;饥饿、营养不良、长期低食等也会使血氯偏低。
(5)血磷与骨病及血钙含量相关性强。
升高: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多发骨髓瘤、骨折愈合期、肾衰竭、急性重型肝炎等疾病;服用多量维生素D等,也会导致血磷升高。
降低:最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佝偻病、急性心梗、维生素D缺乏等疾病;长期腹泻、严重呕吐、血液透析治疗等会使血磷降低;饥饿、营养不良、吸收障碍等也会使血磷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