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学检验科 夏丽娜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杀手”,因骨质疏松发生骨折,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确定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二个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然而,一项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超过九成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很多人以为上了年纪身高变矮、驼背等是正常的生理性变化,其实这是一种疾病,骨质疏松导致的锥体坍塌是其原因之一。”我国40岁至49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2%,50岁以上人群为19.2%,65岁以上则达到32.0%。我国中老年人骨骼健康问题严重,低骨量人群庞大,其中女性尤为严重。骨质疏松症会带来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脆性骨折等严重后果。骨折是造成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生脆性骨折,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很容易造成二次脆性骨折,其致残率会远高于第一次。
人的一生都处于骨转换过程中,由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生成等量新骨取代以完成骨转换。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在骨重塑的不同阶段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释放的蛋白质或基质降解产物。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骨密度检测的有效补充,可通过人体血液、尿液中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的检测,更好地了解机体骨组织新陈代谢的情况并反映骨代谢的状态,是协助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骨代谢检验包括哪些?
骨代谢6项检验包括:Vit D、P1NP(1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骨钙素(BGP)、β-CTX(β胶原降解产物)、PTH(甲状旁腺素)、CT(降钙素)。
骨代谢6项检查的临床意义:
(1)Vit D—维生素D对骨密度和骨质量有明确的影响。数据显示维生素达到合理水平 可以降低摔倒和骨折的风险。维生素D水平和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各种癌症患病风险的增加相联系。妊娠后3个月应监测维生素D浓度以预防婴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高发,补充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
(2)P1NP—1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PINP是骨形成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用于监测成骨细胞活力和骨形成情况,对骨病患者医治疗效评估很有价值。
(3)BGP—骨钙素:骨钙素是反映骨形成的特异性生化指标,不仅参与骨吸收的调节,更重要的是参与基质的矿化过程及成骨细胞分化,与骨转换相关,能够维持骨的正常矿化速率,抑制软骨的矿化速率,并抑制骨异常的羟磷灰石结晶形成。
(4)β-CTX—β胶原降解产物:检测β-CTX可用于监测骨质疏松症或其它骨疾病的抗重吸收治疗,疗效在几周后反映出来。联合检测β-CTX、P1NP,能够在3个月迅速反映疗效,增加患者依从性。
(5)PTH—甲状旁腺素“其检测是指南推荐监测肾性骨病患者的重要指标,PTH由甲状旁腺合成并分泌入血流中,它和降钙素相互作用以维持血钙水平的稳定性。甲状旁腺机能紊乱引起PTH分泌改变,进而导致血钙水平的升高或降低。对于慢性肾脏疾病(CKD)病人应经常监测血清PTH浓度。
(6)CT—降钙素主要功能是降低血钙、增加骨钙水平,能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骼中钙离子流失到血液中,是骨吸收作用的抑制剂,防止钙应激状态(如妊娠、哺乳、生长)时的骨丢失。定期检测CT有助于骨质疏松疗效评价及指导临床用药。
为什么要进行骨代谢检查:
对骨质疏松症而言,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是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也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但骨密度检测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指标,只有经过至少一年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才能在骨密度检测中有比较明显的变化。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是一个动态指标,在抗骨质疏松治疗早期就会有比较大的变化。通过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测,可有效检验治疗的有效性,提升治疗依从性,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虽然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不能用来直接诊断骨质疏松症,但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参考和评估疗效的依据。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查“联手”,在疾病诊断、随访和疗效检测等方面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