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影细胞”是由英文“ghost cell”翻译而来,因分枝杆菌细胞壁含大量脂质,普通革兰染色难于着色,从而显现出细胞轮廓的鬼影细胞,或者染色斑驳的阳性杆菌。
“鬼影”常被发现于痰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油镜下发现应该有的菌呈“占位”形,如图1。此种情况应高度怀疑“鬼影”是抗酸杆菌。将革兰染色后的玻片脱色后再进行抗酸染色,发现呈“占位”样为红色的抗酸杆菌。如图2。
图1鬼影 图2 红色为抗酸染杆菌
标本微生物检查时我们都会做一般细菌、真菌的涂片进行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革兰染色涂片的意义有:(一),根据低倍镜下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数目的多少来判定痰标本是否合格;(二),初步判定是否有病原菌存在,特别是放线菌,分支杆菌等生长缓慢或不易培养的细菌可以在涂片中早期发现;(三),细菌有无被白细胞吞噬的现象,如果看到有细菌被白细胞吞噬,此类细菌极有可能是致病菌。涂片抗酸染色的意义就是检测抗酸杆菌,抗酸杆菌虽然不等同是结核杆菌,但这是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当部分患者未表现出典型的结核感染症状时,临床大夫没有怀疑病人是结核菌感染,可能不会开具抗酸染色涂片的医嘱,此种情况会造成一定的漏诊,这就需要微生物实验室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阅片基本功,通过标本革兰染色涂片及时发现问题,帮助临床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当标本中抗酸杆菌较少时,“鬼影”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在进行抗酸染色检查时我们不能用“鬼影”来替代抗酸染色,并且发现“鬼影”时必须进行抗酸染色来核实。标本涂片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意义重大且收费低廉,应该被重视且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