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豫健科普

「科普」警惕尿毒症的早期症状,及早干预

来自: 肾内科 郭敏 时间:2025-04-09 点击率:

  尿毒症是急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阶段,尿毒症的发生是由于肾单位慢性、进行性和不可逆的破坏,导致肾单位无法排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致使代谢废物和毒素在体内积聚,引起各种自身中毒的症状。其早期症状的识别和及早干预对于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f568d76325889922ef1b941a6cca1c75

  一、尿毒症的早期症状

  1、乏力与疲劳

  由于细胞功能受到影响致使代谢失衡,长期有害物质在体内滞留会引起神经细胞病变、酸碱代谢失衡、电解质紊乱以及肾性高血压等。这些并发性的疾病常常会造成患者头昏、头疼、乏力、疲劳、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2、食欲减退

  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的表现是尿毒症患者常见且较早出现的症状。肾脏的残余功能不足以处理并排泄这些代谢毒素,体内蓄积的毒素对胃肠道的刺激引起食欲减退、恶心的表现。此外,尿毒症可以导致电解质(如钾、钠和磷)的平衡失调,这种失衡可以影响胃肠道功能,包括食欲和消化。由于肾脏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可能会经历全身性症状,如疲劳、虚弱和整体健康感下降,这些也可能影响食欲。

  3、尿量和尿频改变

  肾脏功能受损后,无法正常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导致尿液产生和排泄异常,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和尿频增加的症状。

  4、水肿

  尿毒症患者常出现水肿,尤其是面部、手脚等部位。尿毒症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此时肾脏的功能逐渐减弱,肾单位数目显著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大幅下降。这导致肾脏无法有效地排出体内的多余水分,这些水分在组织内积聚,从而引发水肿。

  5、骨质疏松

  尿毒症常继发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骨代谢异常、酸中毒、内分泌紊乱等,这些都可使骨质疏松发生时间提前。

  6、贫血

  由于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造血原料不足、红细胞凋亡增多等,多数尿毒症患者会出现轻至中度贫血,且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合并铁缺乏,也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但需注意的是,尿毒症是慢性肾衰患者发展的终末状态,以上相关症状作为早期信号的识别,但不具有特异性,临床需结合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电解质,以及腹部B超、CT等检查方可明确诊断。因此,患者若出现上述单一表现时,更应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尤其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更应警惕。

  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1、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通常具有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及肾后性因素。经过积极治疗以后,去除了诱发因素,绝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以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因此发展成尿毒症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急性肾衰竭也有可能转变为慢性肾衰竭,进而增加发展为尿毒症的风险。

  2、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肾脏进行性损害,临床上以代谢产物或毒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等表现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它是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变持续进展的共同转归,是进行性、不可逆性的。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即为尿毒症,但并非所有慢性肾衰竭患者都会发展到尿毒症阶段。通过积极的治疗和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极大地延缓疾病的发展,甚至避免进入尿毒症期。

  加强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损害的防治,是临床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首先要提高警觉,重视询问病史、查体和肾功能的检查,努力作到早期诊断。同时,对已有的肾脏疾患或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竭的发生。这是降低慢性肾衰竭发生率的基础工作。

  对轻、中度慢性肾衰竭及时进行治疗,延缓、停止或逆转慢性肾衰竭的进展,防止尿毒症的发生。其基本对策是:①坚持病因治疗:如对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肾炎等,坚持长期合理治疗。②避免或消除慢性肾衰竭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③阻断或抑制肾单位损害渐进性发展的各种途径,保护健存的肾单位。对患者血压、血糖、尿蛋白定量、血肌酐、GFR等指标,都应当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总之,警惕尿毒症早期症状、及早进行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通过定期监测、健康生活和及时就医等措施,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