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非手术科室 > 肾病科 > 健康教育

科普 || 改掉坏习惯远离尿毒症

来自: 本网 时间:2024-04-07 点击率:

  

  作者:肾内科   何晓娜

   

  最新的流行病调查研究显示,国内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概率已经高达10.8%。在这些患者当中,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案例高达100万。慢性肾衰竭,发展下去往往就是尿毒症。尿毒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凶手”之一,不可不重视。了解尿毒症诱发原因,避开危险因素,才能保证肾脏健康。下面列举5种可能诱发尿毒症的坏习惯,希望大家知晓并远离。

  01错误饮食

  饮食能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维持正常功能。尽管肾脏不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但不注意饮食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影响其功能,甚至导致尿毒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可降低罹患尿毒症的风险,特别是要注意避免错误的饮食习惯。过度摄取不健康食物,会损伤肾脏,可能导致疾病进展。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应避免大量摄入高糖、高盐及易产生尿酸的食物,减轻肾脏负担,以免加重疾病风险。

  D:\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0ao2l2v11wlf22\FileStorage\Temp\8098f2913fff1d0f7dc1898912dbbd5.jpg

  以下食物有助于呵护肾脏健康。

  生蚝:生蚝是一种常见的海鲜,其肉质美味且富含营养。

  坚果:适量食用坚果,有益于身体健康和维持身体功能。

  韭菜:适量食用韭菜可能对肾脏有益。

  1. 反复憋尿

  肾脏发生病变与长期憋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适时排尿可以减轻肾脏负担,减少肾脏压力。反之,长期憋尿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脏受压,还可能在憋尿的过程中滋生细菌,从而损害肾脏健康,引发肾炎等疾病。若患上肾炎,又未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反复发作,最终演变成慢性肾脏疾病。因此,定期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有助于维护肾脏的健康。

  D:\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0ao2l2v11wlf22\FileStorage\Temp\50e0841046e5622021cca9cedf595ac7(1.jpg

  03滥用药物

  不少年轻人已经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常常缺乏正确的养生方法,而过度依赖保健药品,甚至滥用保健品,或者长期服用。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滥用药物的表现。药物一旦进入人体,会通过血液循环经过肾脏,从而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此外,许多药物具有肾毒性,在使用过程中同样应谨慎。因此,年轻人在追求养生的同时,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法,避免药物滥用,保护肾脏健康。

  04吸烟饮酒

  烟酒对健康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一些人在年轻时就养成了吸烟和饮酒的习惯,尽管短期内吸烟和饮酒的损害可能不明显,但这些伤害会逐渐积累,直到身体出现明显症状时才会引起警觉,但往往为时已晚。这种习惯还会导致多个器官的功能下降,尤其是肺部和肝脏。同时,肾脏周围的血管也会受烟酒中有害物质的影响,易发生病变,从而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为了维护健康,应当远离烟酒。

  05熬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娱乐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养成了熬夜玩游戏的不良习惯,为了提升网络游戏的人物等级、获取装备等,通宵游戏,或者因为追剧而连夜不眠。然而,这种习惯不仅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还可能增加肾脏的负担,甚至增加尿毒症的风险。肾脏在深夜本应得到足够的休息,以应对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然而,熬夜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可能导致尿毒症的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尤为重要。

  D:\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0ao2l2v11wlf22\FileStorage\Temp\08facaf62b639f7cf00caeff2ba4553.jpg

  保护肾脏从吃和动做起

  在饮食方面,民间常说的“以形补形”没有道理,“吃豆子或者吃猪腰能补肾”的说法也是错的。保护肾脏,大家应低盐饮食,少吃动物内脏。

  慢性肾功能障碍患者和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低盐、低嘌呤、低蛋白,有时需要低钾饮食,但不要吃低钠盐。低钠盐中钠离子含量少,但加入了一部分钾离子,用氯化钾来替代氯化钠。肾脏功能不佳的患者排钾能力下降,吃低钠盐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可能会引起心跳变慢,甚至心脏骤停。

  人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后突然运动时,可出现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指各种过度运动导致人体骨骼肌损伤,肌细胞溶解、破坏,骨骼肌细胞内容物,如酶类、钾、磷、肌酐和肌红蛋白等释放入血液循环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病情继续发展,肌红蛋白就会堵塞肾小管,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因此,应合理运动,科学安排运动量。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