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医讯」警惕!一家九口集体中毒......

来自: 本网 时间:2023-12-25 点击率:

   2023年12月21日夜,漯河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抢救室接诊了一群特殊的患者,一家九口集体一氧化碳中毒,究其原因竟然是吃炭火火锅惹的祸。进一步了解发现,近段时间以来,急救中心收治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明显增加,约30例。危重患者不在少数,至今在院治疗的还有10人。

  今年的冬天特别冷,特别是河南面临了断崖式降温,郑州等多地都迎来了强降雪,随之也出现了各种取暖方式,在密闭的空间里长时间洗澡、吃火锅、烧炭取暖,其结果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人体吸入后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身体各部位缺氧,严重时可致命。因此,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和预防至关重要。

  
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图片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人体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身体各部位缺氧。轻度中毒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重度中毒可能导致昏迷、休克、心脏骤停甚至死亡。

  图片

   

如何区分一氧化碳中毒程度
 

  图片

  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

  2、中度中毒患者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 

  3、重度中毒患者将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图片

  图片

   

   紧急施救如何进行

   

  1、应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紧急救援。

  图片

  2、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做体外心脏按压。

  图片

  3、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做高压氧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后的治疗方法  

  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最主要的治疗是吸氧和高压氧,特别是高压氧治疗,在发病6小时内效果最佳。高压氧是利用更多的氧分子把病态的碳氧血红蛋白中的血红蛋白“抢过来”,重新形成正常的氧合血红蛋白,重新运输氧气到全身,从而纠正细胞缺氧的状态。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需要连续进行10-14天的高压氧治疗,如果经过几次治疗后患者感觉身体无碍就中断治疗,耽误会容易导致迟发性脑病的发生。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指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在急性中毒症状恢复后经过数天及数周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假愈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因此,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遵医嘱,尽早并足时间进行持续性高压氧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迟发性脑病。严重的一氧化碳患者可能需要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

   

  1. 注意通风     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一氧化碳聚积。

  2. 选择正规取暖工具     每天晚上睡觉前务必检查炉火是否封好、炉盖是否盖严、风门是否打开、排烟是否通畅。

  3. 经常检查     正确安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4.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在家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旦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报警器会立即发出警报。

  5. 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燃气设备如热水器、炉灶等应定期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6. 不在封闭空间内吃炭火锅、点炭盆。

  7. 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漏气,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

  8. 不要躺在车门车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长途行车,如开内循环注意定期开窗通风。

  9. 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禁止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洗浴房间内。应将其安装在洗浴房间外靠近窗户的地方或室外。尽量使用烟道式燃气热水器,且对燃气热水器和排气扇要经常进行检查维护。

   

   

  

漯河市中心医院温馨提示

  学习一氧化碳中毒小知识,加强防范意识,筑牢安全防线,保护我们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