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豫中南地区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非手术科室 > 儿科 > 健康教育

科普 || 新生儿黄疸知多少

来自: 本网 时间:2023-10-31 点击率:

作者:郭婕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每一位经历“小黄人”的新手爸妈往往有些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今天,带大家正确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的常识吧! 

一、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巩膜及其它器官黄染为特征的病症。黄疸是一种症状,是血中胆红素含量升高的表现,由于胆红素为橙黄色,所以当其升高时,在皮肤和黏膜中可呈现黄色。

二、新生儿黄疸有哪些危害

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有毒性,胆红素在肝脏处理前称为非结合胆红素,分子小,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尤其对脑细胞亲和力强,对细胞内代谢有影响,所以,非结合胆红素的升高会造成大脑和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胆红素脑病,俗称“核黄疸”。

三、新生儿黄疸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溶血:主要是母婴血型不合,包括ABO溶血和RH溶血。ABO溶血是母O型血,宝宝A或B型,主要发生在第一胎,下一胎不一定会发生,症状轻;RH溶血,母为RH阴性血,宝宝为RH阳性血,一般发生在第二胎及以后,症状重。

2、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重症感染。

3、葡萄糖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禁食蚕豆及制品。

4、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胆道闭锁),会出现白陶土色便。

5、新生儿窒息、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颅内出血等疾病。

6、母乳性黄疸:排除病理性因素后才考虑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分两种: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1周内,由于热量和液体摄入不足、排泄延迟等,使血清胆红素升高,这种原因导致的黄疸,通过增加母乳喂养量和频率得到缓解。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性胆红素血症,其原因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增加肝肠循环有关。一般不需要治疗,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明显减轻,但是对于胆红素水平较高者应该密切观察。

四、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一) 生理性黄疸

生后2~3天出现,4~5天大高峰,足月儿14天内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黄疸,先见于面、颈部,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且宝宝一般情况良好。

(二)病理性黄疸

1、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进展过快,每日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85μmol/l

3、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0l/l,早产儿>257μm0l/l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5、黄疸退而复现。

 

 

五、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治疗

1、鼓励少量多次喂养;

2、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着重脐部和臀部的护理;

3、母乳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血清胆红素小于<15mg/dl不需停母乳,>15mg/dl时暂停母乳三天,在停母乳期间,母亲定时吸奶,血清胆红素>20mg/dl时,需光疗。

4、药物: 苯巴比妥、白蛋白、静脉丙种球蛋白等

5、光照疗法         

6、换血疗法


您可能还要了解这些
预约挂号 门诊出诊 特色医疗 检验查询 病案复印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返回顶部